“故宮食品·朕的心意”近日推出文創月餅故宮錦盒,錦盒畫面源自故宮藏品,其中6個月餅促銷價為328元,有網友稱“一半錢為這個盒子付了”,但也有人覺得作為文創,這樣的售價無可厚非。買文創食品,大眾是否更看重“包裝”,文創食品賣的是文化還是味道?
“文創月餅”真正的賣點在于“文化創意”,更何況文創的內容是底蘊濃厚的傳統文化,利用月餅為平臺而傳播傳統文化,既可以增加月餅本身的文化品位,又可以起到發揮文化價值的作用,可謂一舉多得。
文創食品被業內看作未來的趨勢,讓擁有獨特文化優勢的地方,不斷挖掘文化品牌的經濟價值,以反哺文化保護與后續打造。不過,拋開文創本身而言,正當性的理由掩蓋下,卻有“奢侈化”的傾向,與“反豪華化”的倡導格格不入,如果忽略了功能的合理性和外延的危害性,則文創月餅會成為一個極壞的惡例。
就性價比而言,一盒月餅價格高達數百元,對“尋常人家”而言實屬奢侈。因月餅盒內搭售的其他商品以及過度精美的包裝,使得月餅價格水漲船高“天價化”,成為久治不絕的頑疾。此等月餅不僅使傳統節日變味,助漲了社會攀比和奢靡之風,更浪費了國家資源,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還是滋生腐敗的毒菌。有鑒于此,從2006年開始,國家有關部門就大力整治“天價月餅”,十余年來矢志不渝才讓月餅價格逐漸“平民化”,不但讓月餅真正回歸“食品的功能”,并據此重塑了節儉之風,有效堵住了“月餅腐敗”的空間,極大地節約了社會資源,讓“節約型”社會的認知更加深入。
如果單講創意,任何“天價月餅”都有“智慧的結晶”,都蘊含著創新與新意的價值,比如頂級普洱茶葉月餅,同樣是內容實用性與形式觀賞度的有機統一。只不過承載的平臺或者表現的形式,屬于“現代化”而非“傳統化”,屬于功利的“現實主義”而非浪漫的“古典氣息”。以文化為界線,如果帶有濃厚現代氣息的月餅,因為天價而失去了存在的價值,那么以傳統文化為包裝的創意月餅,是否同樣缺乏合理性?文化現代與傳統與否只是表象,真正值得關注的是月餅自身的功能,以及其價格背后所衍生的其他意義。
就像官員受賄一樣,雅也好,俗也罷,在性質上并無不同。如果天價月餅所有的原罪,因“文創”兩字被洗白,則會引發“包裝雅致化”的奢侈性回歸。“文創食品”的名頭再響亮,形象再光鮮,只要失去了月餅自身的功能,價格偏離了應有的價值,都應得到及時整治。
“天價月餅”的問題,不在于包裝與創意,而在于“天價”所形成的負面效應。弘揚傳統文化正當且緊迫,但要高度警惕包裝的奢侈化與價格的天價化,以及誘發新一輪攀比之風、浪費之風、奢靡之風并滋生腐敗。文創可以平民化和平實化,也能體現出“簡約而不簡單”的氣質。只要“心有所念”,再簡單的包裝和廉價的月餅,都可以“做出一朵花來”。怕就怕,打著“文創之名”而行“天價之實”,并由此避開監控的巡查與防控。
事實上,文創并非新生事物,以文化為名的商業推廣行為,也始終“行之在路上”。天價月餅散發著腐敗的味道,成為社會風氣敗壞的表征,這才是最核心的要素,也是最值得警惕的地方。遏制“天價”卷土重來,必須嚴守“價格平實”的底線,鞏固整治效果也必須堅持“平實”的原則,否則“文創”兩字會蒙蔽大眾的雙眼,繼續在“治而不絕”的治理困境中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