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23年,A股市場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數量創年度歷史新高。在全面注冊制落地的首年,A股市場對“市場差生”的強制出清力度進一步增強,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提升市場配置效率。
從這一年強制退市公司構成來看,交易類強制退市之下的“1元退市”情形較往年進一步大幅增多,占2023年強制退市公司總數的近一半。“1元退市”投資者直接“用腳投票”,難以被上市公司等主體人為操縱,被坊間認為在幾種退市情況之中,屬于市場化程度較高、效率較佳的情況,相信也將繼續成為未來強制退市的主要形式之一。另外,財務類強制退市、規范類強制退市和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在過去的2023年也均有出現,A股市場在退市形式的實踐上總體呈現多元化格局。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在退市方面,A股市場近年來已有長足的進步,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加大退市力度后,目前A股市場退市率仍不到1%,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退市率依舊相對偏低。另外,一些瀕臨退市的上市公司通過閃電重組、突擊變賣資產、豁免巨額債務等,試圖通過包括“財技”在內的各種手段規避退市,實現“保殼”,但這些并未根本上改善公司經營。
鑒于此,為了推動A股市場長遠健康發展,進一步發揮退市機制對市場的“凈化”作用,筆者認為,在以下幾個方面可以進一步發力。
其一,進一步完善市場化的退市機制,在保持市場穩定的前提下,可考慮進一步降低退市門檻,防止不符合持續上市條件的公司通過各種手段規避強制退市,盡量避免“僵而不退”公司出現,從源頭上提高退市率,加速市場出清。
其二,加大對因違法違規導致退市的公司的處罰力度,進一步提高違法違規成本,使相關公司不敢違規,不愿違規,一旦因違法違規導致退市,要承擔高昂的代價,甚至是不可承受的代價。
其三,在退市過程中及事后,進一步加大對投資者的保護力度。一家上市公司如果退市,其股價往往經歷連續暴跌,相關投資者因此損失慘重。對于因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導致的退市,主要過錯在于上市公司等造假方。因此可考慮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對因造假行為受損的投資者的保護力度,不讓造假方的過錯主要由投資者來買單。
校對:王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