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消費貸市場又開始火爆起來,各大商業銀行輪番開啟消費貸“花式”營銷,而且利率也越來越“卷”。近期,多家銀行正以限時免息、利率折扣、優惠利率券等方式,將消費貸利率降至“2字頭”,甚至有銀行推出利率“團購價”。
杭州銀行通過發放貸款優惠券來推廣消費貸款,廣告宣稱,使用首貸優惠券后,消費貸款的最低利率可達2.88%,最高可貸金額為20萬元。浦發銀行的“浦閃貸”產品目前推出了限時優惠利率,年化利率(單利)最低可達2.88%。民生銀行推出的限時優惠利率則更低,其“民易貸”產品在1月27日前申請可享受最低2.76%的優惠利率,線上申請的最高額度為30萬元。北京銀行的“京e貸”產品目前提供最低年化利率(單利)為2.76%,最高可申請額度為100萬元,貸款期限最長可達3年,該優惠活動將持續至1月31日,相較于去年11月最低為2.98%的年化利率,此次利率水平又有所下調。某農商行一款消費貸產品營銷信息顯示,新客戶邀請其他新客戶參團,并成為“團長”后可享受最低2.68%的優惠利率,最長借款期限為24期。
事實上,消費貸款包括以住房按揭為主的長期消費貸款,以購買汽車為主的中長期消費貸款和以裝修、購買家電及日用品、旅游消費等為主要形式的短期消費貸款3個層面。近年來,隨著我國惠民生、促消費等一系列政策的持續不斷出臺,加之在最近兩年個人住房貸款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具有額度相對較小、期限靈活、風險分散等優勢的消費貸款,成為各家銀行重點發展的領域。在企業資金需求相對不足,對公貸款發放難度較大的情況下,消費貸成為銀行零售信貸擴張以及盈利增長的重要手段,因而促使消費貸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
從客戶角度來看,消費貸利率降低,能夠有效減少金融消費者利息支出,減輕借款人負擔,提高消費者申請消費貸的意愿,從而促進消費、擴大內需。但也容易導致金融消費者因利率過低而出現過度負債、超前消費等問題,加大借款人后期還款壓力。
對于銀行來說,貸款利率的下降會直接影響銀行的利息收入,對銀行的盈利能力構成壓力。尤其是在當前銀行凈息差持續下降的背景下,消費貸利率內卷,會讓銀行經營面臨壓力。過低的消費貸利率雖然能夠刺激人們借貸消費,但也可能會導致部分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和投資領域,從而帶來新的風險。另外,如果門檻過低,還將加大貸款風控難度。
由此可見,消費貸利率并非越低越好,銀行消費貸“卷”利率不能忽視風險。一是要根據經濟發展實際、利率政策變化、群眾實際需求狀況以及銀行消費貸業務發展方向,進行科學測算,避免盲目下調。二是要強化資產負債聯動管理,苦練內功、降本增效,著力夯實可持續發展基礎。三是加強授信管理,嚴格信貸審批流程,使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提高風險評估的準確性。四是加強消費者金融教育宣傳,樹立誠信意識,避免盲目借貸。同時也要提高廣大金融消費者對非法中介的識別能力,防止被誘導借貸,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