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銀行和理財子公司紛紛推出“理財夜市”“周末理財”等產品,積極探索差異化服務,以滿足不同客戶投資需求,推動銀行理財規模進一步增長。
例如,徽商銀行宣布徽銀理財夜市正式開業,將交易時間延長至24點,并且推出了首款夜市理財產品,主打“每日可申購”“每日可贖回”“7×24小時支持贖回”。據介紹,與常規理財產品在下午閉市后便停止申購、贖回的情形不同,“理財夜市”產品最大的特點是申贖時間延長。若在24點前購入理財產品,可于下一個交易日起息;若申請贖回,下一個交易日資金就會到賬。
除“理財夜市”外,最近,一些銀行和理財子公司還紛紛推出了“周末理財”新產品。比如渤銀理財近期推出“周末理財不打烊”,按周五當日凈值確認份額后,投資者便能獲得周末兩天的收益機會。
銀行火熱布局“理財夜市”“周末理財”的原因,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同質化競爭。各機構推出“理財夜市”等新產品,打破了申購贖回的時間限制,可有效滿足投資者隨時隨地的投資需求,能夠增強對客戶的吸引力,以確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招攬客戶,搶占市場。另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在目前理財產品高度雷同、收益差距不大的情況下,通過延長服務時間,以及推出專屬產品,能夠較好地滿足需求,從而贏得投資者信任。
“理財夜市”服務自推出以來,為投資者打造了一個靈活便捷的投資途徑,通過延長交易時間,極大滿足了客戶的夜間理財需求,有助于提升理財產品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另外,通過優化收益計算時間,能夠為投資者提早一天計算收益,避免了資金閑置,充分體現了理財產品的普惠性和人民性。工銀理財最新披露的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7月25日,工銀理財“理財夜市”首次上線。截至2024年12月11日,共上架6只夜市理財產品,規模相較夜市開放前增長115億元。
與此同時,“理財夜市”這一創新之舉也對理財子公司的風險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防控好各類風險。“理財夜市”延長理財產品交易時間對理財公司等機構而言意味著需要加強資產端的匹配,避免流動性風險。同時,資金流入后需要立即投向合適的資產,并精準地預測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及時調整投資組合,以降低投資風險,實現穩健運營。更重要的是,還需加強技術系統的建設和維護,確保交易系統穩定性和安全性。
對于投資者來說,在購買理財產品時,需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審慎決策,購買適合的產品,在關注產品收益的同時,更要重視產品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從而有效把控投資風險。
日前,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末,我國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達29.9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1.75%;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1.25億,較年初增長9.88%。如此龐大的理財市場規模,如此眾多的投資者,對銀行理財機構提出更多考驗,需要銀行理財機構不斷創新產品,優化理財服務,滿足不同客戶投資需求。同時,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和風險防控,推動銀行理財健康發展。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