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家上市銀行中期分紅本周內將派發完畢!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春節前,23家上市銀行2024年度中期分紅將全部到賬,6家國有大行合計派息高達2048.23億元。展望2025年,上海銀行、蘇州銀行等機構也紛紛給出了穩定分紅的預期。
受訪專家指出,一年多次分紅的主要目標是穩定上市企業的市值,提升股票市場聲譽,從而提升投資者的信心。未來,在監管支持銀行資本補充渠道通暢,及不發生危機的前提下,銀行分紅的邏輯不會受損。
節前一周密集分紅
春節前最后一周,上市銀行2024年中期分紅將全部派發完畢。
據同花順iFinD及各銀行公告分紅日期統計,截至1月23日,在宣布2024年中期分紅的23家A股上市銀行中,已有21家完成派息。1月24日,交通銀行和蘭州銀行也將完成中期紅包的派發。同日,重慶銀行也將發放2024年三季度現金紅利約5.77億元。
《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發現,本次23份中期紅包計劃派發金額將超2500億元。其中,工行、建行、中行、農行、交行和郵儲六家國有大行計劃派發金額均超百億元,分別為511.09億元、492.52億元、355.62億元、407.38億元、135.16億元和146.46億元,合計高達2048.23億元。
新“國九條”中明確提出,要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指出要增強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推動一年多次分紅、預分紅、春節前分紅。記者注意到,銀行2025年的分紅計劃也引起多家調研機構關注。對此,銀行紛紛給出穩定分紅預期。
上海銀行表示,該行于2024年度首次實施中期分紅,分紅金額占半年度合并報表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的30.67%,未來將保持分紅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不斷增強投資者獲得感。
蘇州銀行指出,該行近三年來現金分紅比例逐年提升。2024年全年利潤分配總額及現金分紅比例將根據最新經營情況確定,力爭為股東提供積極、可持續的投資回報,不斷增強投資者獲得感。
1月23日收盤,A股銀行板塊42只股票全線飄紅,板塊漲幅為2.43%。個股方面,光大銀行以6.03%的漲幅領漲,蘇農銀行、郵儲銀行、工商銀行等8家銀行漲幅超過3%。
分紅邏輯可持續
1月22日,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再度指出要“優化資本市場投資生態。引導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購力度,落實一年多次分紅政策”。
“歲末年初,我們也堅決落實新‘國九條’關于一年多次分紅、春節前分紅的部署要求,今年多次分紅的企業已經有不少,春節前分紅的企業也有很多,引導推動有條件的上市公司給投資者過年發紅包。去年盈利的上市公司有九成都已經分紅。今年春節前的2個月,也就是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預計會有超過310家公司實施春節前分紅,分紅金額大概會在3400多億元,家數、金額分別是去年同期的9倍、7.6倍。”1月23日上午,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道。
“強調多分紅和一年多次分紅,主要目標是穩定上市企業的市值,提升股票市場聲譽,從而提升投資者的信心。”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教授李楠直言,“商業銀行經營的特點是利潤穩定,利潤的增長率一般不會高于市場收益率,即銀行留存盈利的投資收益難以超出市場收益,因此銀行分紅是合乎經濟規律的。”
李楠分析指出,由于銀行的資產規模龐大、利潤穩定、市值穩定,炒作投機者難以撼動銀行股價。銀行股的價值管理更應傾向于穩定市值,這不僅是股票市場投資者基于銀行商業模式的合理預期,也是出自于銀行必須滿足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因為銀行的核心經濟資本與其股價息息相關。
未來,銀行穩定分紅預期能否長期持續?
在東北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戚星看來,銀行可以通過持續發債補充資本,在滿足資本充足率的前提下不斷分紅,其本質是股東和債權人的風險共擔(轉移),其可行性基于存款特許經營權和監管規則。只要監管支持資本補充渠道通暢,在不發生危機的前提下,該邏輯不會受損。目前,政策支持銀行補充資本,且資本性債券發行成本持續下行,為銀行補充資本營造了良好環境。
“2024年以來,銀行股表現亮眼。雖然估值已經一定程度上經歷了重估,但是目前股息率仍然具有吸引力,資產收益率中樞下行時,在上述宏觀條件下,我們仍然認為高股息的邏輯將持續演繹,助推銀行股實現超額收益。”戚星最后表示。